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08靠設計視覺:“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有關情況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ce03d22e5a76.4337322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于2021年12月8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政策例行吹風會的還有,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先生,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先生。

下面,我們首先請鄧小剛先生作介紹。

2021-12-08 10:01:44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鄧小剛: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這里與大家見面,首先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一直以來對三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FRP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和重大決策。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了未來五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要求的具體安排,是首部將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平面設計體設計、一并推進的規劃,近期將公開發布。

《規劃》由農業農村部、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中央和國務院32個部門編制,主要內容包括“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特征、戰略導向、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政策措施等。《規劃》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為工作定位,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規劃》提出,通過五年的努力,到2025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脫貧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力爭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規劃》明確“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聚焦七個方面重點任務,就是“三個提升、三個建設、一個銜接”。

聚焦“三個提升”,推進農業現代化。第一個“提升”,即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這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規劃》提出了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保障其他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協同推進區域農業發展、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等任務。

第二個“提升”,即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AR擴增實境題。《規劃》提出了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推進種業振興、提高農機裝備研發應用能力、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等任務。

第三個“提升”,即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作出了部署。結合農業農村實際,《規劃》提出了優化鄉村產業布局、推進鄉村產業園區化融合化發展、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村創業創新等任務。

聚焦“三個建設”,推進農村現代化。第一個“建設”,即建設宜居宜業鄉村。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要求,《規劃》提出了科學推進鄉村規劃、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擴大農村消費等任務。

第二個“建設”,即建設綠色美麗鄉村。《規劃》把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作為建設綠色美麗鄉村的重要任務,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場地佈置保護修復農村生態系統,提升綠色發展支撐能力,增加綠色生態、優質安全農產品供給。

第三個“建設”,即建設文明和諧鄉村。《規劃》統籌考慮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提出完善AR擴增實境鄉村治理體系,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任務。

最后是聚焦“一個銜接”,就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按照中央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總體部署,《規劃》提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等任務,讓脫貧地區加快趕上國家現代化步伐。

“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藍圖已經繪就。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規劃實施協調推進機制,明確任務分工,強化規劃銜接,確保規劃各項目標任務按時保質完成。下面,我與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21-12-08 10:10:58

壽小麗: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還是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媒體朋友們開始提問。

2021-12-08 10:11:54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十三五”時期,國務院發布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請問編制實施《“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有什么特殊的背景?《規劃》又有什么新的特點?謝謝。

2021-12-08 10:22:40

鄧小剛: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加強規劃引領,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措施,更是我國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十三五”時期,我們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聚焦重點、聚集資源,加強糧食產能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綠色轉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和農業質量效益都得到了穩步提升,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重心已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這是三農工作任務的歷史性轉段,也對三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編制好《“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為什么這樣講?有以下幾點:

一是立足新起點接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業農村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著眼新階段科學謀劃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挑戰和機遇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需要我們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三是統籌兩個大局系統部署農業農村現代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階段。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需要加快補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短板,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

把握新階段新形勢新要求,《規劃》突出了三個特點:

第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包裝盒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鄉村振興的過程,也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兩者目標一致,內涵相同。這次《規劃》科學把握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邏輯關系,提出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以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為工作定位,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第二,以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為目標。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中,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一個核心目標,《規劃》順應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增加農民收入和提升農民生活品質,提出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著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第三,以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為路徑。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也密不可分。《規劃》著眼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突出問題,把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社會治理、鄉風民風、深化改革、黨的建設等方面綜合施策,使二者同步推進,相得益彰。謝謝。

2021-12-08 10:22:57

鳳凰衛視記者: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安排。請問在“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落實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呢?攤位設計謝謝。

2021-12-08 10:31:22

鄧小剛: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很重要,請我的同事國家發改委的吳曉司長來回答。

2021-12-08 10:31:37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 吳曉: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正如您剛才所說的,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安排。構建新發展格局,農業農村是基礎和支撐,肩負著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安全、夯實發展根基的重要使命。構建新發展格局,農業農村有潛力和空間,承擔著發掘5億多鄉村居住人口的消費市場、落實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的重要任務。《規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部署和要求,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過程和各領域,推動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的良性循環,加快農業農村高攤位設計質量發展,主動服務和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具體講,有這樣六個方面:

第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協調,優化糧食品種結構,穩定發展優質粳稻,大力發展強筋、弱筋優質專用小麥,鼓勵發展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飼料,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的供給。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品牌活動,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因地大型公仔制宜發展林果業,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推進農業綠色轉型,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全面提升農業質量效益水平。

第二,強化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圍繞實現高水平的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種子庫建設,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強化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的研發應用,加強動物疫病和農作物病蟲害的氣象環境成因、傳播機理、致病機制研究。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

第三,優化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完善鄉村產業布局,推動形成縣城、中心鎮、中心村功能銜接的產業結構,推進縣域、鎮域產業的集聚,促進鎮村聯動發展,培育壯大特色鮮明、類型豐富、協同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縱向延伸產業鏈條,橫向拓展農業產業功能,多向提升鄉村價值。大力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培育鄉村新型服務業,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進農村創業創新,支持返鄉入鄉在鄉創業,推進城市各類人才投身鄉村產業發展。

第四,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健全城鄉廣告設計融合發展機制,推進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人力資源雙向流動。優化城鄉土地資源的配置,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改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構建農村物流骨干網絡,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設施,補齊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短板,推進鄉鎮運輸服務站的建設,完善農貿市場等傳統流通網點,打造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創新物流運營服務模式。

第五,推動農村居民消費梯次升級。多措并舉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壯大鄉村富民產業,完善農民工就業支持政策,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提高農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實施農村消費促進行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村家電更新行動,實施家具家裝下鄉補貼和新一輪汽車下鄉。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改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建設宜居宜業的新家園。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健全商貿服務網絡,優化農村消費環境。

第六,推進農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穩定大豆、食糖、棉花等農產品國際供應鏈,發揮共建“一帶一路”在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多、雙邊的農業合作。圍繞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綠色發展、水產等領域,積極參與全球農業科技合作,深度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涉農談判和全球糧農治理。謝謝。

2021-12-08 10:35:53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目前社會各方面對確保糧食安全高度重視,請問,“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謝謝。

2021-12-08 10:43:37

鄧小剛: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請我的同事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曾衍德同志來回答。

2021-12-08 10:43:48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 曾衍德:

謝謝你的提問。這次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大圖輸出把糧食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進行了專題部署,體現了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的戰略地位。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安全總體有保障。也要看到,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糧食需求還將持續增長。專家測算,至少未來三十年,糧食需求仍是一個增長的趨勢,抓糧食生產的勁頭只能緊不能松。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也順應糧食消費需求剛性增長的趨勢,《規劃》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專列一章進行系統安排,要穩定面積、提高單產、提升品質,鞏固提升糧食產能。概括起來講,就是“三個兩”。

第一,抓住“兩個要害”。要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求,抓好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一個是,抓緊抓實耕地這個命根子。《規劃》著眼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提出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同時提出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和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讓好地多產糧、產好糧。另一個是,抓緊抓實種子這個農業的芯片。在有限耕地上多產糧,出路在科技,種子是核心。這些年,我們糧食單產有較大幅度提升,50%以上歸功于品種改良。《規劃》圍繞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攻關、種業基地建設、種業企業培育、強化市場監管等方面,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牢牢掌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

第二,調動“兩個積極性”。一是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還有一個是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就是說,要讓農民種糧有錢賺、多得利,讓地方抓糧有義務、有責任。一個是,建經典大圖立輔之以利的機制,就是完善糧食生產扶持政策。《規劃》提出穩定種糧農民補貼,健全產糧大縣支持政策體系,通過政策兜底助力提升農民種糧收益。另一個是,建立輔之以義的機制,就是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規劃》提出健全完善糧食安全責任制,細化糧食主產區、產銷平衡區、主銷區考核指沈浸式體驗標,推動地方全面加強糧食生產、儲備、流通、節糧減損能力建設,共同承擔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

第三,推進“兩個創新”。這實質上是經營創新和機具創制創新,用現代化的手段來確保糧食安全。一個是,推進經營服務創新。《規劃》提出要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促進小農戶種糧節本增效。另一個是,推進農業機具創制創新。《規劃》提出推進糧食作物育耕種、管收貯等環節先進農機裝備研制,加快推進品種、栽培、裝備集成配套,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實現農機減損增糧。一句話,AR擴增實境就是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實現機器換人。謝謝。

202攤位設計1-12-08 10:44:00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記者: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中國特色。想問一下,在推進過程中,有哪些政策導向和工作要求?謝謝。

2021-12-08 10:53:24

鄧小剛: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國人多地少,這是我國的國情、農情,編制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規劃,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有益經驗和模式,但必須立足于中國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只有這樣的《規劃》,才符合實際,才能夠大型公仔避免水土不服,才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中,我們認真把握好了玖陽視覺以下幾點。這幾點主要是考慮到,我們國家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什么樣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前提下的現代化。剛才曾衍德同志就糧食問題作了回答,在這里我也講一講。我國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超大。這個基本的現實,決定了不能依靠別人來保障糧食安全。《規劃》提出要堅持立足國內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活動佈置題,做到既保數量,又保多樣、保質量,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要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這個底線。《規劃》一直堅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第二,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基礎上生產力發展進步的現代化。我國實行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從根本上保證廣大農民平等享有基本的生產資料,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在農村的最重要體現。《規劃》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基礎地位不動搖的基礎上,大力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從而引導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第三,是邁向城鄉融合發展的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現代化的成敗。即使未來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了70%以上,我國農村仍有4億多農民,這就要求既建設好城市,也必須同步建設好鄉村。《規劃》提出遵循城鄉發展建設規律,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有序推進鄉村建設,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向村覆蓋、往戶延伸,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第四,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讓農民過上現代文明的生活,不僅要有“硬件”建設,更要有良好的“軟件”環境。《規劃》提出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保護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推進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第五,是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促進共同富裕短板弱項依然是農民農村,沒有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就沒有整個國家、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規劃》把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擺在突出的位置,提出推進農業全產業鏈開發,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就業技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使更多農村居民能夠勤勞致富,穩定進城農民工就業增收,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第六,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農業是個生態沈浸式體驗產業,農村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我國人均水土資源匱乏且匹配性較差,決定了農業農村現代化不能走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式發展道路。《規劃》提出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促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更加重視依靠科技進步,用現代物質技術裝備彌補水土資源稟賦的先天不足。

為突出上述六個特色,《規劃》在開篇安排了“發展特征”和“戰略導向”兩節內容,這是《規劃》的一個創新,也是一個亮點。在發展特征上,是在深刻分析農業農村現代化一般規律和我國特殊國情農情的基礎上,從理論層面作出的系統闡述。在戰略導向上,是在系統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業農村現代平面設計化新理念新部署基礎上,從實踐層面提出的政策要求。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本依據。形象地說,這兩節是《規劃》的“魂”,擺在《規劃》的開篇突出位置,就是解決我國農業農村VR虛擬實境現代化的本質屬性和方向道路問題,引領“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謝謝。

2021-12-08 10:54:04

海報新聞記者:

近年來數字化發展日新月異,成為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向。請問,《規劃》在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方面有哪些考慮?謝謝。

2021-12-08 10:54:51

曾衍德:

這是一個大家很關注的問題。的確,當前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加速孕育形成,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也在加速融合,不斷涌現出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重點是完善農村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技術推廣應用,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規劃》圍繞數字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重點在三個方面作出安排:

第一,建強基礎設施。《規劃》一手抓新建、一人形立牌手抓改造,提出推動農村千兆光網、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提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